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在喀什举办第十五届咽喉微创解剖培训班
8月11日,由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与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咽喉微创解剖培训班”在喀什地区举办。在中山一院党委书记骆腾带领下,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专家继去年成功将咽喉微创培训体系引入喀什地区后,再次来到喀什地区进行系统的临床技术及理念培训。

在微妙之间展现精湛技艺,在细微处彰显卓越风采。咽喉作为呼吸与吞咽的要塞和屏障,手术要求极高。首先,手术位置深且空间狭窄,其次,手术器械细长,使用8-0缝针时,显微镜下的任何手部抖动都会被放大数倍甚至十多倍,仿佛在蝉翼上绣花,针尖上跳舞。即便在大型三级医院,传统的师带徒模式也需要十年才能培养出一名优秀的专家。尽管医学教育和科技飞速发展,咽喉微创手术的虚拟模拟培训体系在国内外仍处于初级阶段。
近年来,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独立研制一套医学技能培训系统,打破了这一局限。学科团队秉承国际先进教学理念,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首创并研发了数字化智慧型咽喉微创技术培训体系,发明了一系列相关器械与软件,编写了教材与专著,建立了课程体系,屡获殊荣。培训由咽喉微创技术的知名专家指导,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针对研究生、住院医师和专科医生,提供规范化、分层递进的虚拟、模拟、仿真临床技能培训,大大地缩短了学习曲线。
新疆地区气候干燥,温差大,咽喉疾患及嗓音问题更是普遍,专科门诊中咽喉患者占近一半,但由于当地师资及培训体系的匮乏,器械设备的限制等,精准诊断、显微手术等方面都尚有欠缺。为此,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连续两年在喀什举办咽喉微创解剖培训班,通过专家授课、圆桌讨论及实操训练等把规范化的耳鼻咽喉微创治疗理念和全新的咽喉微创虚拟模拟培训体系带入南疆。
为提升参会医生对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的理解,此次培训班首先由文卫平教授介绍了《腺样体肥大的诊治原则》,他系统总结了腺样体肥大诊疗的现状及展望。文卫平教授也为喀什当地的鼻窦炎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切实解决患者的病患难题。

文卫平教授授课及进行手术
雷文斌教授为大家讲授《咽喉微创手术的精细化管理及培训体系研创推广》,马仁强副教授为大家讲解《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陈林博士为大家带来《喉肿物术后喉狭窄的微创治疗》病例讨论,该内容引起了全体学员及专家的热烈讨论。喀什地区专家及学员们也纷纷表达了对咽喉微创技术深刻的感受及对接下来培训的期待。

雷文斌教授授课

马仁强副教授授课,陈林博士引导学员进行病例讨论
为满足学员们的操作训练需求,此次培训班将各种精密仪器(6台高清显微镜、2台CO2激光、6套喉显微解剖器械)运至南疆,学员们3人一组,进行操作训练。
实操培训班开始前,雷文斌教授分享了咽喉微创技术模拟培训的既往经验和展望,并向每位学员赠予学科著作《咽喉微创手术技巧及策略》。该专著被人民卫生出版社评为首部综合阐述咽喉微创技术的专著,是耳鼻喉科医师的专科培训教材,出版以来被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等媒体争相报道。
此次培训班吸引了新疆地区近百名耳鼻喉科医师踊跃报名,更有新疆耳鼻喉科专家不辞辛劳,带领团队从乌鲁木齐连夜飞至喀什参加培训。因名额及场地有限,最终二十余名医生参加培训。培训现场热火朝天,一直持续到课程结束仍有学员流连忘返。
在实操培训过程中,雷文斌教授、马仁强副教授、陈林博士等指导老师手把手指导、演示讲解、现场答疑解惑,将集中式培训与个体化辅导相结合,帮助学员熟悉规范化操作,提高技能水平。

学员进行系列培训
培训结束后,许多学员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培训,他们对咽喉微创技术的理念和操作技巧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验。原本被认为难如登天的喉内显微缝合,如今已能轻松掌握;黏膜下切开、剥离以及CO2激光切除等技能也变得得心应手。

学员进行系列培训
(来源:耳鼻咽喉科)